近期,很多市民都收到了一些銀行發來的系統短信,稱有一些收益率特別高的短期理財產品推出,個別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甚至都超過了7%。購買這些高收益短期理財產品安全嗎?在年中時點,各家銀行理財產品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如何理財比較好?
專家認為,許多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往往只注重收益忽略風險,然而,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關系這個金律是永恒不變的。
很多人都會說我買過某某理財產品,從來都沒有發生過風險,這并不代表風險不存在,只是沒有發生而已。絕對沒有風險的理財產品是不存在,比如銀行定期存款在你和銀行約定的期限內不能提前支取,如提前支取就只能獲得活期利息。存滿約定期限就能得到相應的定期利息。在這個過程中你承擔了流動性風險,利率上調的風險等。銀行支付給你的利息就是對你承擔風險的報酬。
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有風險等級,根據投資標的物的不同劃分為極低風險、低風險、較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而標出的收益率往往都是預期收益。以極低風險為例,這類產品往往投資于貨幣市場及債券市場。2005年-2013年一年期銀行存款定期利率平均收益率為2.78%,標準差為0.63%。標準差是對風險的衡量。簡單來說銀行定期存款收益率有99%的可能性在4.67%-0.89%之間。
目前,市面上多種理財產品收益看似高達5%或以上,但從客戶購買之日至產品成立之間往往有一周的時間,產品到期到資金到賬又往往需要兩天的時間,資金閑置的這2-9天將大大拉低實際收益率。部分短期理財產品超過了7%,如這些投資于貨幣市場,那產品的收益率已遠遠高于平均水平。就意味著投資要承擔更多的風險。這就要根據個人對風險承受能力和對風險的態度來進行理財產品的選擇。
所以說,個人理財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比如一個有1千萬元的人可以承擔1萬元的虧損,但1個只有10萬元的卻覺得虧損1萬元無法承受;其次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態度,還是以1千萬元的人為例,他覺得虧損1萬元就無法入睡,那他的風險態度就很底。最后綜合以上兩方面根據自己資金的流動性及銀行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方向來選擇產品。不盲目追求高收益,也要避免過于保守。(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