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安理財觀察周刊
-------------------------------------------------------------------------------------------------------------------------------------------------------------------------
本期伯安理財周刊編輯了幾個不同類型的理財案例,可以對你所幫助,錢多錢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運用錢為你增值創造財富 ,常言道:你不理財不理你,確保長期穩定收益,為自己和孩子創造財富,傳承財富才是最重要的。希望這一組理財案例分析能給你帶一些啟示和幫助。
-------------------------------------------------------------------------------------------------------------------------------------------------------------------------
一、 出租房養老比倒按揭劃算 不同類型家庭咋養老
出租房養老比倒按揭劃算
廣州某中學的林老師60歲,退休之后每月將領到約3300元的退休金,老伴孔女士已經58歲,退休3年了,原來是某國有企業的普通職員,退休金為2500元。目前兩人住在天河區一套價值300萬元的舊住宅中,無其他房產;家庭流動資產約有41萬元。女兒已經結婚生子,在某事業單位工作。請問,按照目前的經濟狀況,兩位老人該如何養老?
“以房養老,不用吧,我們都有退休金,雖然不多,但也過得去;我周圍的親朋像我這個年齡的也都能自己養老,既不用靠孩子,也不用靠房子。”面對本報記者的咨詢,家住廣州天河區的“準退休”老人林先生如是說。
近日,“以房養老”話題被坊間炒作得沸沸揚揚,多數老人以“情感上不接受、不適用于實際情況”為由大加貶斥。實際上,“養老”與“理財”一樣,基礎原則都應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房產也好,國債、黃金也罷,都應講究多元配置,希望達到成功“養老”的目標。“出租房養老”比純粹的“倒按揭養老”更適用于目前城市老人的實際情況。
三種規劃理財方案:
1.多元配置:31萬元流動資產年化收益率超4%
該類家庭可以采取穩健理財的方式,多元投資養老,用投資收益補充退休金的不足部分。本方案可主要選擇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與黃金等屬于風險較小、可期待收益率中等的產品。貨幣基金充當家庭“應急準備金”,配置比例應高于中年、年輕家庭的一倍,4萬~5萬元為適宜,以應對“突然住院”等急事;平時退休金的結余部分,也可直接在銀行卡上購買成貨幣基金,增加收益率。
按照表格組合,該類家庭的31萬元流動資產(10萬元的黃金除外),獲得4%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并非難事,有效跑贏了名義通貨膨脹率;年利息至少為1.24萬元,每月增加1000元的收入,生活更加游刃有余。
風險提示:難抗通脹,流動資產還有貶值的風險。
2.以房養老:“倒按揭”未必劃算
在70~75歲之間,將價值300萬元的房產“倒按揭”給銀行,按照六成抵押、基準利率扣除還款利息粗略估算,每月可以領取1~1.2萬元左右的按揭養老金,不過,不同銀行的產品設計可能會帶來養老金的差異較大。這筆錢,可使林老師老兩口的生活得到質的飛躍。余下的資金仍可以繼續投資,增加偏股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的投入,取得更多的理財收益。等待10年的期限到期之后,如果兩人依然健在,可以有兩個選擇:1.用流動資金償還房產“倒按揭”利息,房產依然歸自己;2.房產歸銀行,二老再購買或租賃新住宅住宿。
弊端提示:沒有把房產留給女兒,女兒或有怨言;房產“倒按揭”之后獲得的收入只有“按揭買房”付出額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未必劃算。
3.退休金養老:抗通脹弱
按照廣州目前的生活水平,兩位老人的退休金總計5800元,解決溫飽是沒有問題的。此做法的好處在于:簡單明了不費事,并且還可以有效規避投資市場的風險。但如果原來單位的醫療保險并不健全,生活質量較退休前會大打折扣。弊端提示:抗通脹能力弱。
4.其他類型家庭:2位老人退休金較低之家:優先考慮“出租房養老”
老林師傅也是廣州戶籍,家住荔灣區一套價值280萬元的住宅,即將在年末退休。退休金預計只有1800元。而太太戶籍不在廣州,只能在農村領取每月150元的保險補助。家庭目前還有22萬元的流動資產。
此類家庭“以房養老”必要性較強。林師傅一旦退休,收入驟減,兩位老人的生活將捉襟見肘。“以房養老”的方式可以有兩條:優先選擇出租房產方案,兩口子徹底搬到兒子家去住,或在兒子家旁邊租賃面積較小的住宅居住,方便照顧孫子,而將自己荔灣區面積較大的房產出租,月租金收入應在3500元以上,可以有效補充養老。假如考慮“按揭以房養老”,則須規避家庭矛盾。
而對于單身或孤寡老人、有退休金家庭,則建議“以房養老”,同時可關注保險產品。由于收入有限,“以房養老”的必要性更強,建議優先選擇“按揭以房養老”,但由于目前的產品只有10年期限,具體購買時間可以推遲到70歲之后。70歲之前,也可以采取林師傅的做法,租小房自住,同時出租大房,賺取1000~2000元的房租差額,補貼日用。
5.養老理財檔案:
時間:退休前10年時開始準備為宜。產品選擇:養老理財:普通家庭需要配置以下四類產品:貨幣基金(流動性強,方便應急),國債或偏債基金(穩健理財,提高收益率),實物黃金(長線保值,對抗貨幣信用風險),保險(除了普通的養老保險,還應配置醫療、疾病類保險)。其中,國債類產品與黃金的總體比例,應在家庭流動資產中占比在二分之一以上。另外,家庭也需要常備3000~5000元的活期存款或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警惕提示可變因素:1.隨著時間轉換,投資產品收益率也會發生較大變化,比如前兩年偏債基金收益較好,今年卻不盡如人意。老年人需要多看報紙新聞,靈活理財。建議每隔半年整理一次理財產品,優勝劣汰。2.而今步入中年或接近中年的人士,需要考慮自己“養老”時的房產價格暴跌風險。因為中國內地的城市化進程不可能無休無止,獨生子女政策勢必導致某一日房產供給過剩的局面。“以房養老”問題涉及復雜多變因素,需要高瞻遠矚的思索。
伯安理財觀察:養老是中國目前提出的一個敏感話題,如何養老要及早準備,國家提出以房養老的一種方式,理財顧問給出了幾種養老方案,以房屋租賃的形式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養老條件。但是就目前以房養老在中國是否可行,還需民意調查和國情需求而定有待商定。
二、理財案例分析:專家支招月薪族如何理財:減少開支 增加保險
女士夫婦結婚兩年,孩子剛7個月大,與父母同住,先生是公務員,月薪5000元。有一套房子出租,月租金1400元。李女士從今年10月起上班,月薪3000元。月生活支出約6000元,小孩年支出約1.5萬元,車子年支出約2.5萬元。另有15萬元的結婚份子錢節余,存了活期。李女士感覺目前的財產情況不是很健康,預計先生近5年內收入不會有大的提升,希望通過理財進行重新搭配。
鎮江農行理財師分析認為,從目前收支狀況看,李女士一家的消費習慣可以做適當的改變,將家庭開支進行縮減,并做出了如下建議:
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對于不需要租房、還房貸的家庭而言,每個月6000元支出偏高,可以適當在日常消費中去掉不必要的開支,預計每月約可以節省出1000元。
減少私家車的使用率。目前每年養車費用約2.5萬元,幾乎占先生收入的42%。可以盡量減少車子使用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減少每月油耗、車耗、停車費支出,預計每月可節省400元。
增加家庭保險保障。如果兩人對支出做出適當的調整,每個月可以投資2000元入保險。可以給先生配置20年期重大疾病險,年交保費6000元,保額30萬;投保意外險綜合卡單,年交保費6000元,提供一定的意外死亡保障、意外殘疾保障、意外傷害醫療保障。李女士也可做同樣考慮。
上述分析師認為,只要李女士夫婦家庭支出增長率不超過房租增長率,理財目標均可達成。
三、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 家庭負債多少才合適
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人均儲蓄額最多的國家,人均儲蓄超過3萬元。其實早在今年6月末,江蘇人均存款就達到4.27萬元了。可網友們都開始吐槽了,有幾萬塊錢存款又如何?如果算上還欠著銀行的房貸、車貸等,可能很多家庭都是“負債累累”了。
為何愛存款?要么花不起,要么不愿花
能成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人均儲蓄額最多的國家,這充分說明中國人確實太愛存款。58歲的南京居民李阿姨存款有幾萬塊,她現在每月能領退休金1800多元,生活不成問題。“可總擔心突然生病住院啥的,有點養老錢存在銀行,我心里踏實,也是給孩子減輕負擔。”她說。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呂永剛指出,高儲蓄率是多年來中國的特點。“中國人本來就有愛存錢的偏好,這是傳統觀念。”在他看來,居民儲蓄居高不下也反映了消費信心不足,表明內需市場的開拓還面臨很多問題。“現在股市、樓市風險都很大,很多中國大媽開始投資黃金,可這些投資都不太樂觀。”他說,不少人想投資創業,但宏觀經濟形勢不好的話,創業者也不敢貿然行動,這就倒逼居民把錢存進了銀行。
負債率多少合適?有觀點稱最好不超50%
“算上房貸的話,我的卡里應該是負的,而且是負三十萬。”在大家都在討論存款多少時,一位網友的觀點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討論存款問題的同時,貸款也是很多房奴、車奴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維持正常的家庭開銷,并應對生活中的意外,最好有一定數額的存款,但為了更好的生活,可能還需通過貸款實現有房有車的夢想。那么,就要搞清楚家庭資產多少、負擔著多少債務,也就是怎樣的家庭負債率才合適。負債率即總負債與總資產之比,體現家庭綜合還債能力,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不少觀點,有人認為不高于30%或不高于40%,也有人指出家庭負債率最高不超過50%。負債率50%是什么意思呢?假如你的房貸、車貸一共50萬元,而你家庭的房產、汽車、存款、股票、基金等總資產一共100萬元,這就是負債50%。所以有分析就指出,如果房奴月供占收入的50%以上的話,這樣的家庭經濟壓力會非常大,甚至整個生活就被房貸拖垮。
負債警戒線: 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
“家庭負債率多少,要有個大概的警戒線,具體比例我還不好說。”呂志剛指出,但不同的家庭情況不一樣,如年輕家庭負債可以多一些,而年齡稍高的可能儲蓄會多些。他說,家庭年齡結構、成員結構、資產結構、收入渠道、資產穩定性等都是影響負債率高低的因素。
對于普通工薪家庭來說,他認為適當的負債率是可以的。“比如貸款買房也是對未來的投資,只要具備還款能力,又不會較大程度影響到家庭生活質量即可。”他說,他也鼓勵家庭善于利于金融工具,通過貸款提前實現生活預期目標。(現代快報記者張瑜)
四、30歲是個坎 壓力與動力博弈80后該咋理財
30歲是個坎。眼看著后面90后的孩子們大步流星的趕上來,職場中的80后中很多人坐不住了。面臨著重重壓力,80后該怎樣理財,才能牽手幸福?
曾幾何時,80后還被冠以頹廢的、垮掉的、喪失斗志的一代,那時我們尚年輕,冷眼對峙質疑,隨著時光轉瞬,我們青春的棱角正在漸行漸遠,生活責任與重擔與日俱增。雖然這一群體中的少數人已經獲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大多數的仍在默默地奮斗。在合同制的自由職場,不少80后頻繁的轉換東家,頻繁跳槽甚至是裸辭,以期改變生活,甚至命運。
事業危機,正在成為80后人群普遍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高企的物價、房價等生活成本面前,更為顯得突出。包括我,還有我的很多80后朋友,我們經常會討論這些問題,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80后的理財觀都雜亂無章,甚至有人天真的認為,在銀行做個定期存款坐等利息收益就非常穩妥。要知道,在通脹高調的腳步之下,定期存款收益顯得那么羸弱,對于無法跑贏通脹的理財,我們認為不是成功的理財。
【跳槽壓力族】:對現狀不滿,但心有余力不足
30上下是個坎。眼看著后面90后的孩子們大步流星的趕上來,職場中的80后中很多人坐不住了,對眼下職位與薪資不滿成為很多人的共識。但尷尬的是,由于很多80后人群從事的職業在求職人群中競爭過大,本身如若沒有突出的技能與表現力的話,跳槽成功尚可,如若不成功,有可能會形成“倒著走”的不堪局面。尤其是,在跳槽的過程中,很多人還承擔著“裸辭”風險,形成短則一個月、長則半年的職業空檔期,不論是金領還是白領,其間的經濟損失自然不言而喻。
對于上述情況,建議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保持謹慎態度,先要確保生活中各項資金使用的正常備用,如子女就學、贍養老人、意外疾病、日常經濟開支等方面費用。除此之外,短期內將主要資金用于選擇穩妥型的理財產品,如目前銀行、信托、證券公司、第三方理財均有推出的定期收益理財產品,即便如此,風險的控制也不應小視。由于身處特殊時間段,資金的合理使用一定要掌握分寸,盡量不做激進派,不去為了追求高回報而跟風高風險,將剩余占比較少的資金用于股市、信托等投資渠道,通過資產配置的“重穩健、輕風險”來實現短期理財價值。
【失業困頓型】:短期負債累累,找信貸幫忙
我身邊即有一個很好的案例:一位朋友M先生原本是一家團購網站的運營主管,其所在平臺也經歷過一時繁榮的短暫榮光,但隨著整個行業的日漸衰退,M先生跟其他大部分員工一樣,接到了公司的辭退函。雖然也有行業內朋友陸續為M先生內薦職位,但不論從發展前景、薪金待遇,都較之當初大相徑庭。M先生曾經對我感嘆過,“雖然自己是團購網站的高壓工作環境中走出來的,但出來才發現,自己職場的競爭對手都是無間道里練出來的,感覺壓力山大。”加之那段時間M先生之妻迫近臨盆,思量之下,M先生果斷的決定給自己一個季度的假期,照顧妻子,加之惡補職業技能,以期在一個季度之后脫胎換骨,攜獨門秘籍重出江湖。
這段時間,M先生經濟壓力很大(尚有房貸未還),甚至數次向好友開口,雖然在重新步入職場后陸續還清這些人情債,但好歹有了前車之鑒,也開始關注理財。對于像M先生一樣經歷過失業關口的職場人多少都會對短期的經濟壓力心有余悸,個人建議在不具備理財經驗基礎的情況下,通過部分銀行開設的低息個人信用貸款業務,儲備一定的手頭資金,避免在關鍵時候資金掉鏈子,待重新進入職場之后,盡快讓資金運轉正常,這時候會發現,和一次次節骨眼上的需求相比,那點利息真不算什么。
【不滿現狀型】:追不上通脹,缺乏安全感
還有一種事業危機,危機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于內心,工作尚穩定踏實,但和扶搖直上的物價相比,對薪資收入的蝸牛式增長感到強烈不滿,總想有渠道打開錢路,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發現自己仍在原地,故愈發困頓——這或許也是眼下80后職場人群缺乏安全感最普遍的一個寫照,掌握一門投資利器,成為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愿望,但是很多人卻沒有心思從來零做起,“賺快錢”的心態讓他們靜不下來。
找一門適合自己的投資渠道并不難,優質基金信托層出不窮,股市重回2200點之上(樂觀前景大于悲觀),金融機構固定理財產品又進入新一輪的利率大廝殺……我的建議是,應先選擇一門低風險的投資領域(股票、基金、信托、固收均可,但期貨等高風險“殺人游戲”生手勿近),給自己幾個月時間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并通過模擬實戰不斷提升戰斗力,待確有足夠的武裝再進入實戰階段,定比盲目投從風險小很多。我們無法完全杜絕風險,但我們可以主動讓它最小化。
心態輕松是成功理財的第一步
我們見過不少成功的投資理財者,看似好運一路相伴,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心態至上”是他們成功的第一砝碼,不要抱著“投資必須要盈利”的巨大壓力去投資,輕松一些,也許會有更好的收效。特別是很多80后尚沒有進行房產投資,或是有了房產后每月背負高額月供,這種情形確實對事業危機人群的投資理財形成了多重包夾,所以很多人在心事重重之下鎖定高回報,陷身高風險。放松心態,量力而行,就當投資理財是生活之余的一劑調味料,時而清淡,時而辛辣,足矣。
事業危機固然讓人不爽,只要成功應對,總歸沒有過不去的坎。隨著普通人群中投資理財觀念的日益加強,80后勢必也會陸續加入這股洪流之中,找到一條分流事業壓力的好去處。
未來值得期待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從近期數據來看,宏觀經濟的預期明顯轉好:8月CPI為2.6%,PPI環比轉正,同比降幅收窄至1.6%;工業方面,8月增速至10.4%,投資增速升至21.4%,預計會拉動三季度GDP增速。當類似的好消息陸續傳來,就應當給自己提個醒,是時候開始加強投資理財學習了。對于80后中的職場失意者而言,當遭遇事業危機,不要為一時失意而嘆息,不如多給自己點時間思考、學習、改變,若干年后再度回首,眼下或是一筆值得炫耀的寶貴歷程。(潘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