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平安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健康險及壽險營運利潤同比大幅增長36.1%,引發市場關注。而《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保險行業健康險保費達397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2%,遠高于行業原保費14.16%的增速。
隨著健康險保費的快速增長,2019年上半年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已超過車險,成為我國第二大險種。華金證券分析師崔曉雁表示,隨著我國居民財富的積累,特別是城市化進程中中產階級的壯大,以重疾險為排頭兵的健康險市場需求穩步提升,基于需求端與供給端的雙重推動,繼續看好健康險保費的快速提升。
隨著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介入這一市場,保險公司在這一領域的競爭也日趨激勵。尤其是一批財險公司推出了大量的短期醫療險(也被稱“網紅百萬醫療險”),使得短期醫療險市場陷入“紅海搏殺”態勢:一方面市場空間很大,但另一方面競爭又異常激烈,這造成一批財險公司健康險大幅虧損。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國內4家專業互聯網財險公司健康險去年全部出現承保虧損,承保利潤合計為-4.11億元。崔曉雁也認為,“短期健康險產品或陷入紅海搏殺,打造健康管理閉環,管控能力前置或許才能打開健康險業務的新藍海。”
健康險晉升為第二大險種
今年上半年健康險原保費超過車險,成為我國第二大險種,這也成為行業保費結構變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性事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實際上,健康險超越車險源于近年來持續迅猛增長,其原保費收入從2011年的691.72億元大幅增長至2018年的5448.1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4%,增幅顯著高于同期人身險總原保費收入的15%。從健康險占人身險比重來看,2018年占比增至20%。2019年上半年增速達32%,保費接近4000億元。
在險企人士及券商研究員看來,健康險近年來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源于政策的持續推動,另一方面源于我國健康險市場的需求較為強烈。
政策層面,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支持商業健康保險參與醫療制度改革,在國家發布的新醫改方案以及多個政策文件中都得以體現。例如,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2015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建立并完善了大病保險制度。
從需求端來看,華金證券研報認為,我國健康險的密度和深度較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截至2018年底我國健康險密度為390元/人、深度為0.61%。崔曉雁表示,預期下半年隨著重疾險定義修訂完成,健康險保障范圍將有效優化,價值貢獻率更高、保費增長也將再提速。
龍頭險企已分享健康險果實
險企龍頭早已布局健康險,并開始分享健康險發展果實。比如,中國平安近期披露的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其健康險與壽險實現營運利潤484.33億元,同比增長36.1%。
從布局來看,中國平安在2011年便開始大力發展健康險業務,2012年至2013年迎來爆發,目前每年仍保持15%至20%的市場份額。新華保險也一直將健康險作為重點業務,自2012年以來長期維持8%左右的市場份額。太保壽險也成立了太平洋醫療健康專業子公司,圍繞健康養老三支柱保障體系,初步形成了廣泛的客群覆蓋。
此外,2019年3月18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開展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修訂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重疾險定義修改先行,正式拉開了健康險法律界定修改的序幕,這也利于大型險企健康險發展。
“重疾險修訂利好綜合實力強大的頭部壽險企與深耕細分領域的健康險公司。擁有完備精算人才和數據庫支撐的龍頭險企及深耕某細分險種領域的健康險公司將受益。此外,龍頭險企在對消費者的增值服務中更占優勢,綠色通道、在線問診、海外就醫等增值服務逐漸成為搶奪健康險中高端用戶的核心競爭要素,我們認為這些核心要素下沉至大眾用戶或將打開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華金證券研報認為。
險企搏殺短期健康險
隨著健康險的快速發展,以及越來越多的險企發現健康險帶來的甜頭后,財險公司也通過醫療險業務殺入健康險領域。
健康險由重疾險、醫療險、長期護理險和失能險四大險種構成,這4個險種承擔了健康診療各個階段的不同功能,互為補充。根據監管規定,財險公司不能銷售重疾險,只能銷售短期醫療險,因此自2016年“百萬醫療保險”橫空出世以來,財產險企業紛紛跟風推出一年期費用補償型醫療保險,健康險產品遍地開花,由于這一險種普遍保費較低,保額較高,此前個別公司推出的短期健康險保額甚至高達千萬元, “百萬醫療險”也一時成為網紅。
雖然財險公司紛紛涌入這一領域,但承保盈利情況卻并不樂觀。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4家互聯網財險公司去年健康險合計承保虧損超過4億元,最高的虧損達1.31億元。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健康險業務全部位列4家互聯網財險公司各險種原保費收入的第1位,成為各互聯網保險公司當之無愧的業務“擔當”。
對于虧損的原因,多家險企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財險公司健康險產品承保利潤虧損與其對產品的定價不合理、同質化及競爭激烈導致費率設置偏低、風險管理較弱等原因有關。
崔曉雁則指出,行業發展空間大并不代表競爭緩和。短期健康險產品競爭十分激烈。財產險公司主推的百萬醫療保險產品,由于其高可復制性,借助互聯網流量能有效實現產品的擴散。但是相對于壽險公司完備的人身健康大數據支持,財產險公司的數據匱乏使得其定價處于劣勢。此外產品的高度同質化以及落后于壽險公司對于人身險賠付流程的管控,導致賠付金額居高不下。人身險公司的賠付占比穩定在25%左右而財產險公司的賠付占比已經超過75%。
對于應對策略,華金證券研報表示,“我們認為閉環的健康險發展模式可以做到全流程跟蹤,極大地解決了以往保險產品靠價格競爭的弊病。以客戶為中心、降低健康風險提升客戶歸屬感和黏性,才能使得公司的發展更為持久。健康閉環利好有實力打造大健康產業的龍頭險企,龍頭險企有著充足的資本實力和利益訴求打造健康閉環的同時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完善保險賠付流程通過健康體檢、定期護理將風險前置做到風險規避或者風險及時處理。中小型保險公司則可以尋求第三方專業健康管理平臺合作由第三方健康平臺與醫院對接,打造“保險公司專業健康管理平臺醫院”的閉環,健康管理平臺可以提供健康護理、體檢等服務,打通疾病預防、中期治療、后期護理全流程。”(證劵日報蘇向果)